党群工作
让信息公开催生善治能量
来源: 时间:2014-04-28 09:58 发布人:admin 浏览:
李拯
争取2015年之前实现全国市、县级政府全面公开“三公”经费,加大地方政府环境污染治理政策措施的信息公开力度,对社会影响大、公众反映强烈的价格违法案件及时公布查办情况……日前,国务院推出的一张政府信息公开“地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激起亿万群众更高期盼。
时至今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实施5年,“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正从执政理念转化为实践努力。国务院这次针对重点领域的信息公开部署,描绘出政务公开由粗到细、因浅而深的路线图,典型的特点就是“具体”。表现之一,就是操作性、针对性强,比如为市、县级政府公开“三公”经费设置时间表,加强招收保送生等有关政策的公开,都是具体而微,都在朝着“让百姓看懂”的方向努力。
表现之二,就是不回避问题、不绕开矛盾,关注群众利益诉求的痛点难点,回应社会改革发展的热点重点。环境领域,则加大治理污染、环境决策的公开力度;征地拆迁,则推行征地信息查询制度,方便公众查询征地批复、范围、补偿、安置等信息。可以说,在重点领域提高透明程度,对敏感问题加大公开力度,既为政务公开向前推进找到了突破口,也折射出中央推进改革的责任担当。
事实上,面对经济社会双重转型的焦虑,面对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公开”的确是一剂活血化瘀的良药。比如说,“PX”事件。尽管美国休斯敦PX工厂距城区仅1.2公里、日本横滨PX工厂与居民区只一路之隔,但PX项目在我国各地无一例外地遭遇民意狙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项目上马之前缺少充分的信息公开,导致公众产生恐慌心理。
环境事件如此,其他领域何尝不是这样?如果事前能够充分、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就会避免事后不必要的“负面猜想”,从而防止出现更严重的后果。由此可见,迅速及时、运用得当,公开就可能起到治未病的作用,对社会发展来说也是固本培元、养精蓄锐。更应看到,在浪潮汹涌的信息时代,公众的权利意识水涨船高,对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更加敏感,因此对政务公开的诉求也越来越高。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也是顺应群众期待的题中之义。
我们还应看到,无论多好的制度设计都不会自动实现,政务公开的新部署要想落到实处有赖于实打实的执行。如果只盼望着“账本一晒,否极泰来”,如果只停留于“报上发发、网上骂骂”,面对质疑没有回应、面对批评没有改进,公开也就成了“权利泡沫”,反而让公众失望。
列宁说过:“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就是要让群众“知道一切、判断一切”,在信息公开中增强政府公信,在交流互动中和谐党群关系,唯其如此,透明的阳光才能催生向上的力量,信息的公开才能催生善治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