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病科“三伏贴”配合子午流注纳子法取穴,给您不一样的贴敷体验
来源: 时间:2018-06-27 09:50 发布人:高燕仙 浏览:
什么是“三伏贴”
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三伏贴”是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利用人体阳气与自然界生物阳气相接的这一有利时机,运用纯阳固本的纯中药制剂,通过对人体穴位的刺激,激发经络功能,调和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和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人体的内在抗病能力,调整机体和外界环境的平衡,上宁肺气,下固肾阳,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三伏贴用于治疗寒性疾病,能最大程度地驱风散寒,祛除体内沉痼,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并为秋冬储备阳气,令人体阳气充足至冬季时不易被严寒所伤。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多种疾病是肺病科的多发病及常见病,上述疾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冬天发作频繁,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增加了患者的医疗经济负担。肺病科顺应自然界五运六气的变化,“三伏贴”配合子午流注纳子按时循经取穴法,顺应经脉气血流注,“天人感应”,以达到调理脏腑气血、促进人体康复、减少疾病发作次数,减轻呼吸道咳、痰、喘症状。
子午流注纳子法是祖国传统时间针灸的一种,是根据脏腑经气流注、盛衰开阖规律,按十二地支时间推移配合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顺序取穴的方法。子午流注纳子法主要的取穴方法包括按时子母补泻取穴法和循经取穴法。子母补泻临床常用于治疗脏腑病变、调整脏腑虚实;而按时循经取穴法既可治疗脏腑病变,亦可治疗本经经脉循行所过处发生的病变。
表:子午流注纳子按时循经取穴表
贴敷时间
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2018年初伏:2018年07月17日-07月26日;
2018年中伏:2018年07月27日-08月15日;
2018年末伏:2018年08月16日-08月25日。
疗程
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皮肤反应与处理
虽然贴敷疗法最早也叫发泡疗法,因为当时认为皮肤起泡后治疗效果更好,但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现在则以不起泡而达到治疗效果为目的。而且穴位贴敷部位水泡的出现与否,主要与患者的体质差异及贴敷治疗的时间长短有关,不可盲目追求起泡。
局部皮肤潮红、灼热、轻度刺痛,或出现小水疱,极少数可以出现大水疱。患者敷药处皮肤多数会在一段时间内遗留色素沉着。贴敷部位如果出现小的水疱,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或者给予湿润烧伤膏外涂以减轻不适感。大的水疱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疱应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注意事项
1.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
2.贴敷药物部位出现水疱者注意局部防止感染。
3.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脱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4.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等,只可用清水洗涤,不宜用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
5.配制好的药物不可放置过久,药物宜密闭、低温保存。
6.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7.久病、体弱、消瘦者,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禁忌人群
1.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瘢痕体质者;
4.咳黄浓痰、咯血患者;
5.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以下人群慎用:
1.孕妇;
2.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3.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
4.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5.2岁以下婴幼儿,因无法确知孩子反应,必须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哭闹情况。
疗效
穴位贴敷通过多年的应用、观察来看,其疗效主要是一种治未病的疗效。它不是治疗疾病本身,而是夏天贴了以后,预防冬天的时候不去发作。因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发作往往跟上呼吸道的感染有关系,而这种方法用了以后,可以使人体的抵抗力增强,上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和次数就减少了,或者感染的程度就减轻了。因此它的疗效在于夏天贴了以后冬天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减少了,所以疾病的发作可能就减少了。
联系电话:0873-6128417、6127092
贴敷地址:弥勒市中医医院住院部六楼-肺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