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卫健 | 守护心血管健康,弥勒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专家做客弥勒广播电台
来源: 时间:2024-08-12 16:40 发布人:qihuangAamin 浏览:
前言:随着老龄化的到来,我国心血管病负担日益加重,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因此,加强心血管病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2024年8月9日,弥勒市中医医院院长助理、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吕向平与老年病科护士长李飞做客弥勒广播电台综合广播FM103.3,与您共同守护心血管健康!
人物简介
吕向平:弥勒市中医医院院长助理、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长期从事冠心病介入心电生理与起搏器植入,有10多年的心血管介入治疗经验;对心内科急危重症及常见病、多发病有非常丰富的诊疗经验。
担任红河州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云南省卒中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红河州医学会心电图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医院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
目前获得州县级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在各大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李飞:弥勒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6年,担任老年病科护士长9年,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及护理管理经验,现担任云南省老年协会委员会委员。
请吕向平医生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心血管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以及目前情况。
心血管系统在人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主要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等组成,是一个密闭的循环管道。
主要功能包括将氧、各种营养物质、内分泌激素等供给器官和组织,同时又将组织代谢的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新陈代谢的进行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目前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高达3.3亿,其中高血压患病人数超过2.45亿。即使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和检查手段相对完善,仍有50%以上的患者会致死或致残。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全部死亡原因的首位。
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哪些?有什么危害?
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瓣膜疾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中风以及其他外周血管狭窄所致的组织缺血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急危重症者较多,如不及时预防和治疗,轻则致残,重则致死。
我院正在建设的胸痛中心就是为了建设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和打通院内绿色通道,抓住黄金2小时救治时间,及时疏通血管。
如何预防和管理心血管疾病?
定期体检
1.通过常规体检发现和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肥胖、高尿酸、甲减等;
2.通过心脏和血管彩超、冠脉造影或CT等检查提前发现动脉硬化和血管狭窄,通过药物或手术的方式解除危险。
健康的生活方式
1.合理膳食:低盐、低脂、低糖,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早餐吃好,中餐吃饱,晚餐吃少;
2.适量运动,劳逸结合:根据年龄和医师意见,多做有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注意休息并保持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拒绝熬夜和晚睡;
3.戒烟限酒:老年患者往往烟龄较长,抽烟是排名第二位的危险因素,戒烟和少量饮酒是必要的;老年患者应该尽量避免喝浓茶和咖啡,以免交感兴奋,对心血管不利;
4.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情绪稳定,不喜不悲!一大把年纪,凡事看淡,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
5.药物治疗:坚持服药,雷打不动!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和冠心病二级预防的药物要坚持服用,避免漏服、误服;
6.长期随诊:定期看医生、复查、体检;
7.掌握一些必要的家庭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也很重要,关键时刻可以救命。
请李飞护士长为我们介绍一下老年病科患者的特点
1.病史长且病情复杂: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通常患病历史较长,身体机能和免疫功能低下。除了心血管疾病外,常并发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病情复杂;
2.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患者年龄大,行动不便,自理能力较差,很多事情需要旁人帮助。生病时情感脆弱,不愿与人接触,易产生孤独感,对亲朋好友的关怀照顾需求强烈;
3.情绪焦虑、不配合治疗:老年心血管病不易根治,病情易反复,需长期治疗,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急躁情绪。发病时心脏等重要器官产生强烈不适,患者易产生惧怕甚至绝望心理,对手术治疗等产生抵抗心理,甚至不配合治疗;
4.心理情绪变化大:老年患者常伴有心理情绪改变,如孤独无助、焦虑紧张等。对康复有强烈的求生欲,希望得到及时、良好的治疗和护理。
针对老年病科患者的特点,日常护理工作有哪些特殊要求?
1.细致入微的观察与评估;
2.全面的护理计划;
3.心理护理与情感支持;
4.安全护理与预见性护理;
5.用药管理与监测;
6.生活照顾与健康教育;
7.良好的沟通能力。
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您的护理团队在创新护理模式、提升护理质量方面的做了哪些尝试和努力?
在护理团队在创新护理模式、提升护理质量方面的尝试和努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
2.推行个性化护理服务;
3.加强预防性护理;
4.跨学科护理合作;
5.持续优化护理服务流程;
6.推广先进护理技术和设备;
7.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还促进了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