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病疗效满意
来源: 时间:2014-08-20 14:58 发布人:康秀 浏览:
中风病亦称"卒中",是指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症的疾病。因其发病突然。包括西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中风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四大主要病之一,是世界公认的疑难病,也是世界医学面临的重要课题。当今发达国家的医院对中风病人,出血性脑卒中的外科治疗,对适应症患者给予开颅止血、清创、引流手术以清除血肿、解除脑疝。缺血性脑卒中外科治疗,发病前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但接受该手术者甚少。脑血栓早期给予溶栓疗法。对多数病人只能是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防治脑水肿,对症治疗,护理好,顺其自然。随着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中药的开发利用,中药优于西药,应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病获得重大进展,已为世界公认和向往。美国好莱坞电影演员×××因中风病,带记者随程拍摄前来中国求医全过程,最终能自立行走,先后使用一次性针灸针9000根,拍摄剪辑成记录片命名"9000针"。
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病,现代医学方面:取溶栓疗法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恢复脑组织供血供氧,解除脑水肿,合理使用降压药,使血压平稳下降并控制在合适水平。中医药学方面:取静脉滴注或口服中药制剂,"活血化瘀,疏经通络","疏风豁痰"、"镇肝熄风"、"醒脑开窍",尽早介入针灸疗法,后遗症期用中药熏蒸疗法、推拿按摩防治肌肉萎缩等。
2011年1-12月共收治急性发作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中风病人116例,其中,男76例,女40例;最大年龄87岁,最小年龄34岁,15-44岁6例,45-59岁35例,60岁以上75例。116例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治愈7例,好转102例,未愈7例,治愈好转率93.96%。
例1:患者杨××,男,83岁,离休干部,患高血压病史10年,一年半前患脑梗塞,经治疗后遗双下肢瘫痪,长期卧床导致肌肉萎缩。2011年8月再次入院,诊断为中风后遗症期(双下肢瘫痪),西医诊断:脑梗塞后遗双下肢截瘫(肌力、肌张力为0级),高血压病3级高危组。病人及其家属和部分医护人员评价预后认为"只能有限保命,让病人重新站立走路已不可能";接受石学敏院士"醒脑开窍"学说和创新观念启迪了医护人员对针灸治疗中风病前景乐观。经统一思想,树立信心,竭力解除病人痛苦,确定了中西医并举的原则,拟定了治疗方案,余兴权副主任医师多次会诊,特别是针灸推拿科副主任医师李焕林率本科医护人员亲临会诊,拟定针灸推拿治疗方案,认真进行诊疗。经使用口服中药饮片煎剂、中成药血塞通胶囊、复方地龙胶囊、中药制剂灯盏花素注射液、注射用盐酸川穹嗪、天麻素注射液等及穴位敷药、穴位隔物灸,按时针灸推拿106次,老年病科医护人员精心诊疗护理、无微不至的关怀,病情逐渐好转。
目前患者神志清楚,对答切题,表情自如,检查配合,四肢肌力正常,可以自行起床,独立或依仗行走,基本生活能自理,患者单位领导、家属称赞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创造了奇迹。
例2:患者:苏××,女,65岁,住址:弥勒县弥阳镇菜花庄大菜花。于2011年10月8日突然出现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曾到县××医院住院、经CT检查,诊断为:"脑梗塞、高血压病"经治疗后语言功能恢复,但左侧肢体功能无好转。出院回家,卧床不起,倍感焦急。10月25日到中医医院就诊,门诊以:1、中风病(脑梗塞)恢复期;2、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收住老年病科。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差,言语欠清晰,抬入病房,被动体位。肌力:左上肢0级,左下肢1级,右上肢、右下肢5级(正常)。肌张力:左上、下肢肌张力减弱,右上下肢肌张力正常。入院诊断为:1、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2、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经给予调整血压、改善循环、营养脑细胞、抗凝、针灸推拿治疗、四肢中药热罨包及隔物灸法、中草药煎服以活血通络、祛风化湿、镇肝熄风等综合治疗,住院41天,患者肌力恢复,左上肢肌力3级,左下肢肌力4级,患者自扶拐杖能行走,好转出院。(何成劭 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