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新技术丨90后护士齐发力,肿瘤康复科巧置管
来源: 时间:2021-09-28 09:47 发布人:赵春艳 浏览:
弥勒市中医医院肿瘤康复科自主完成首例PICC导管置入并娴熟运用心电图定位法判定导管尖端位置。
近日,弥勒市中医医院肿瘤康复科在充分评估及准备充足的情况下,在门诊手术室完成了该院第一例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置管术。该例导管由肿瘤康复科专科护士置入,是肿瘤康复科创建后的第一例PICC导管,同时也是弥勒市中医医院自主置入的第一例PICC导管。
多学科合作
由于存在了多个“第一”,本次置管得到了院内的多方支持,是医院多学科合作的成果:肿瘤康复科主任、护士长和主管医生到达现场进行医疗安全保障,门诊部积极协调门诊手术室,护理部还增派重症医学科和神志病科护士长进行协助。
当导管达到预测长度后,肿瘤康复科还创新开展PICC心电图定位(ECG)技术进行导管尖端位置判定以调整导管长度,并最终以X线确定出导管尖端位置到达上腔静脉下1/3处,置管圆满成功。
▲PICC置管后的DR检查图
据悉,参与PICC置管的三名护士都是90后男护士,此项技术的成功开展,充分体现了弥勒市中医医院护理团队的整体实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PICC导管置入,是弥勒市中医医院肿瘤康复科专科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肠外营养、长期连续输液等。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靠近右心房交界处。
PICC的导管尖端位置要求非常精确,过深或过浅都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目前定位的方法有:置管后胸部X线、心脏超声、CT检查等。虽然传统的X胸片是确定导管尖端位置的金标准,但无法实时定位,一旦发生导管异位,必然增加调整时感染几率以及调整后摄片的医疗费用,加大放射线对患者的危害。
而肿瘤康复科本次采用的“心电图定位法”则是通过导联线、PICC导管和心电监护仪,观察置管过程中P波的特征性改变,来判断导管尖端是否达到标准位置。
该项专科护理技术的运用,既能满足置管过程中实时调整导管尖端位置的需要,又能及时判断并纠正导管异位。这对于危重、卧床、昏迷、带有引流管等不方便搬运的患者尤为重要。
科室介绍
弥勒市中医医院康复科成立于2016年8月,2020年4月科室诊疗范围拓展到癌症患者的综合治疗,成为一个综合、协调运用各种措施,治疗病、伤、残者以及癌症,恢复患者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功能障碍,降低病伤残者致残率的综合科室。
基本情况:
科室现有医护人员20名,其中医生7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硕士学历2人),康复师4人,护士9人;现开放床位30张,配备进口三维牵引、中药熏洗机、微波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经络通治疗仪、电针治疗仪、吞咽障碍治疗仪、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偏振光治疗仪、康复多功能训练组件、平衡功能训练等设备。
诊疗范围:
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的康复治疗;脑出血后遗症、脑梗死后遗症、脑外伤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外周神经损伤、膝关节僵硬、半月板损伤、脊髓损伤、手损伤术后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小儿发育迟缓、小儿脑瘫、风湿性/骨性关节炎、颞合关节炎、三叉神经痛、软组织扭挫伤、坐骨神经痛、骨折术后、腰肌劳损的运动康复等;各种内科疾病的康复治疗;肿瘤患者癌痛的规范化诊疗;肿瘤患者的康复治疗;癌症患者的终末期治疗;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治疗。
科室特色:
1.依据中医辨证施治,标本兼治特点,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由内到外、从局部到整体的观念,综合运用传统针刺,推拿,中药熏洗、封包、涂擦等技术治疗患者的各种急慢性疼痛、功能障碍问题。
2.运用现代牵引、中频、微波、磁疗、超声、神经肌肉电刺激仪,配合运动治疗,言语吞咽障碍治疗等先进设备,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能力。
3.开展癌痛的规范化治疗,配合科室各种中西医理疗、针灸、推拿、中药汤剂、康复训练,进行各种癌症终末期的中西医综合治疗,减轻癌症患者的疼痛,改善生存质量。
肿瘤康复科坚持贯彻绿色疗法理念,因人而异开展治疗,努力优化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费用和医疗风险,科室全体人员致力于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
科室地址:弥勒市中医医院医技楼8楼
咨询电话:0873-6126601